约中国顶尖高尔夫俱乐部的高管作访谈,不免有些忐忑,毕竟对于高尔夫这行,我只能算是个门外汉。采访地点在旭宝城市俱乐部,是旭宝高尔夫设在沪青平公路上的练习场。初次见面的黄总一身运动打抢,架着副眼镜,温和、敦厚。当他笑意盈盈地就高尔夫侃侃而谈时,我的忐忑一扫而空,不知不觉被他对高尔夫的深厚感情所打动。
工作中的理性高尔夫
黄沧江最初在台湾的农业技术学院学习园艺专业,1987年到美国学习高尔夫草坪管理和球场营建,回到台湾后就一直在高尔夫球场工作,从开始的草坪养护、工程监造、景观绿化等球场筹建逐步转向球场服务和管理职务。高尔夫是他最喜欢的工作,也是他参加工作后从事过的唯一职业。
面对这么一个职业高尔夫人,采访很自然的从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开始,1994年开始就一直在上海管理高场的黄沧江对高尔夫在上海的发展了如指掌。
“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日本商务投资建造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那时上海了解高尔夫这项运动的人很少,打球的更少。旭宝高尔夫球场由台湾光宝电子集团投资,1994年在昆山开始试营业。2001年12月,旭宝集团收购上海第一个高尔夫练习场草原高尔夫,成为上海旭宝城市俱乐部。当时高尔夫还是属于新兴体育项目,大陆在引进时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招商引资的项目,并不了解高尔夫运动的魅力。不过市政府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投资环境,使得旭宝在上海高尔夫的发展历程中成为历史比较悠久的一个球场。到了1997年、1998年,上海的高尔夫又有了些发展,但并不成气候,高尔夫运动在当时仍有着神秘感,只有一些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港台商人及外籍人士热衷于此。”
即使到上世纪90年代末,高尔夫在上海的发展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高尔夫是同贵族、金钱联系在一起的,打球人群比较单一。黄沧江认为上海高尔夫的加速度发展是在2001年。
“直到2000年高尔夫才逐渐被大多数人了解。2001年是上海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年,大上海地区(泛指上海、苏州、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球场多达20余家,上海出现了一批高球爱好者,连续3年在旭宝高尔夫球场举办的VOLVO也深入人心。”
上海旭宝高尔夫俱乐部有两个场地,27洞标准球场坐落于淀山湖畔,沪青平公路旁还有一个练习场,两个场地间约有40分钟的车程,每天黄沧江就在两个场地之间奔波,他凭着怎样的经营理念来管理如此大规模的球场?
黄总的回答简单明了:为会员提供最好的服务,做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场。谈及近期冒出的高尔夫球别墅,黄总认为旭宝的经营思路和他们是完全不同的。旭宝球场周围没有一栋别墅,球场会所也没有过夜的客户,整个规划目标就是两个字——专业。他说:“企业经营能否成功有很多因素,有些球场以开发楼盘为目的,这也是一种创新,带动了一批球场跟着效仿,楼盘开发、销售是他们的专长。而经营高尔夫球场是我们的专长,我做事就要专心一意,努力不懈,做最专业的球场,为顶级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成为最好的商务平台。”
高尔夫与商业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说:“除了和其他运动一样有益身心健康外,高尔夫也有自己的特性,比如一直被公认为是商务的平台。我个人认为,一些比较基层的尤其是负责招商引资方面的政府官员也应该学习打高尔夫,他们应该学习通过这样的平台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黄沧江在管理球场的过程中秉承了“商务平台”这一观点。“我们的会员多为企业老板或者跨国企业高级主管,而会员的国籍也是非常广泛,日本会员占四成,其他以欧、美、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大陆人士为主。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会员的组成结构与上海国际化的社会形象很吻合,所以我们要为这些高层人士提供最好的打球环境,最优质的服务,使高场成为聚集企业家的社交场合。”
关于高尔夫在上海未来的发展,黄沧江认为,目前球场还未分流,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到2010年世博会举办前,大上海地区的球场数量将比现在扩大一倍,定位也会细化,专业球场、度假式假场、楼盘球场会分得更明确,而公众球场也会出现。公众球场的定义是价格低、不走会员制、设施简洁,18洞的打球费用在150元到200元之间,使更多的人能够参加这项运动。
生活中的感性高尔夫
当年,黄沧江随着台湾的“上海热”来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从刚到上海的人生地疏到现在比司机还熟悉道路,难怪人称黄沧江是上海通。屈指算来,他在上海已度过了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他的生活中心就是高尔夫,从球场到练习场,从练习场到球场,每天穿梭在一片又一片的绿色中,乐此不疲。
在工作之余,黄沧江的休闲活动仍然与体育产业密不可分,看体育频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ESPN有关四大赛的直播是每播必看的,今年美国大师赛的时候虽然工作非常的忙,但他还是撑到快天亮把比赛看完。打高尔夫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前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说得上是个“球疯子”,不过现在花一天的时间打球对黄沧江而言已经太奢侈了,但他也会抽出点时间去练习场挥挥杆。
可能正是由于一直生活在自然、绿色的环境中,他对高场的感情早已从谋生的工具转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打球时会习惯性的检查草坪、景观等。有一次他在别的球场打球,看到地上有个烟蒂,就很自然的弯腰把烟蒂捡起,他不愿看到任何一个球场有瑕疵。
从黄沧江提供给我的一些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个每天在阳光下忙碌的体育人在生活中却充满了感性。他喜欢看书和现代舞,对上海的最初的印象就是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笔下体味到的,他们描写风情万种而又美丽繁华的上海成为吸引他这里工作10年的原因之一,而谈到现代舞,他更加兴致浓厚,他喜欢云门舞集,这是一个能够把传统与西方现代舞紧密结合的舞蹈团队,《薪传》里的一幕“渡海”是他的最爱,叙述先民“柴船渡乌水,唐山过台湾”的历程,看到感动的时候让人有落泪的冲动。《猫》和《野斑马》也是他十分欣赏的剧目。
黄沧江是一个恋家的人,虽然离开家很久,也到了很多地方,但是,当希望他推荐一个最喜欢的地方时,家——成为他心灵深处最难忘的地方。在台湾屏东的恒春半岛有一个叫南仁湖的地方,他始终记得那里的一山一水,那是一个非常非常自然的地方,走在保护区的步道上的时候,本能地会蹑手蹑脚,生怕扰乱了那里的沉静与安详,在那里看大群的飞鸟或者坐着滑竹排就会让他感到非常快乐。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高尔夫球场已经有400年了,高尔夫球场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每个球场都是有生命的。黄沧江的生命也融入了高场中,在阳光下行走,在绿色中呼吸,性格会像球场一样平和、包容、感性,执着于这份事业、这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