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SS(草地),OXYGEN(氧气),LIGHT(阳光),FEET(徒步),合在一起构成了GOLF这项运动。研究这四个组成要素,便知高尔夫这项运动与其说是贵族的、奢靡的,不如说它是健康的,亲近大自然的。
198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20年间,中国已先后建成近200块高尔夫球场,高尔夫运动爱好者更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激增,据业内人士说:“30%”这个数字还是保守估计。单是上海,目前就有将近4万人在打高尔夫,这还不包括练习场。而上海市区高尔夫球会更是多过10家,要算上大上海地区,则连20家都不止。
中国公开赛促进俱乐部发展
虽说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历史已经有20年,但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近10年才是一个飞速增长期。无疑,这是与这10年间VOLVO赞助中国公开赛有着紧密联系的。
10年之前,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办首届VOLVO中国公开赛的时候,观众群几乎局限于球场周围的村民,而当时全中国的高尔夫球会总共不到10家。到6年前,旭宝高尔夫球场第一次接手这项亚洲巡回赛的赛事时,观众仍然不踊跃,成分仍以村民居多,但门票的销售量还是达到了几千张。今年,第10年的中国公开赛开球前,单是旭宝高尔夫俱乐部就已经出了超过2.5万张球票,而各个渠道的出票总数更是超过5万张,几乎是6年前的10倍,较之10年前更是不知翻了多少番。
中国高尔夫的市场在赛事的影响下年年扩大,高尔夫球会更是通过举办赛事,步步走向成熟。今年VOLVO中国公开赛首次成为欧巡赛的一站,标志着这项赛事在中国的成功。承办这项赛事的旭宝高尔夫俱乐部也经历了6年的摸索实践后,成为国内高尔夫赛事管理的佼佼者。俱乐部负责对外宣传的ECHO小姐回忆说,6年前旭宝首次接手中国公开赛时,几乎每半个月亚巡赛的管理人员就会前来督查,VOLVO盛事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行政长官梅尔?派亚特在筹备期里也常驻上海,时刻准备在第一线解决问题。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大学都做得非常投入,也非常小心。
每一个细节的确定,都会特别开会讨论。赛事举办的四天时间里,俱乐部董事长宋鑛满更是天天坐镇现场,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比赛前一晚,俱乐部工作人员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合眼,大家都怕准备得不够充分,结果第二天人人都带着黑眼圈上班。
6年来成功的赛事管理给了他们足够的经验和自信,如今,即便是准备更高级别的欧巡赛赛事,旭宝的工作人员也不会感到手足无惜了。
独特中国公开赛吸引世界目光
对于旭宝球场,中国高球第一人张连伟曾有如下评价:“虽然你看到的是狭窄的球道蜿蜒在茂盛的长草区内,然而平缓的地势却从心理上让球手感觉平静,使他们必于大胆进攻。”可见长草已成为旭宝的标志之一,但球场也因此受到亚巡赛的官方质疑。
亚巡赛赛事组委会的代表认为,旭宝的长草会增加比赛的难度,而亚巡赛的参赛选手水平还普遍达不到旭宝要求的程度。因此,他们要求旭宝将草剪短。但这看似官方的命令,却遭到了旭宝工作人员的拒绝
。旭宝坚持赛事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要想举办高水平的赛事,球场设计就必须有难度。争执不下时,梅尔?派亚特亲自到场地视察,力挺球场保持原有设计风格:“我是将中国公开赛作为未来的四大满贯赛事来看待的,他们有理由保持自己的特色。”
凭借着一向的高标准,连续6年于旭宝举行的中国公开赛已经被欧巡赛纳入旗下。赛事总奖金也从去年50万美元,翻番变成了100万美元。据说明年,此项赛事的总奖金更是会达到400万美元。高额奖金,必将引来众多高手参加,将赛事水平提升至一个新高度。而这反映出VOLVO对中国公开赛的栽培之心,今年,上海的欧巡赛就已达到两站,明年在中国进行的欧巡赛更是将达到三四站之多。
另一方面,旭宝也在用独特的人情味吸引着从亚洲到欧洲的顶尖高手。这里,ECHO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6年前,中国公开赛第一次移到旭宝,比赛结事时照例是冠军与球童们合影。这时人们就必须有个球童站得远远的,不肯过来拍照,还在哭。原来他所服务的球手差了一点,没能拿到冠军,他在为球手难过。可能那位小球童是不够职业,但他纯真的感情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更感动了他所服务的球员。ECHO自豪地称,在旭宝打球是不需给小费的,但球童的服务一样热心真诚,尽心尽力。
第二年,那位球员又回到旭宝参加中国公开赛,他说就是因为这里有种竞技以外的真情。而在中国公开赛进入欧巡赛后,麦克唐威尔、豪威尔三世,格兰彻、麦金利等欧洲顶尖高手也将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
国内俱乐部定位分层
在高尔夫运动蓬勃发展的今日,反对建造占地面积大的高尔夫球场、贵族运动滋生腐败的声音也不时传来。就在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还专门做过两期的高尔夫球场非法侵占渔塘事件。而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的报道,也已在报纸上屡见不鲜。于是有偏激者称,高尔夫运动是“绿色鸦片”,应当立即戒除。伴随着这些反对声的,是高尔夫球场审批的愈加严格。已经在建造中的多块场地被紧急叫停,“批地”简直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高尔夫球员代表程军,很为这些偏见担心:“高尔夫运动一直被宣传成贵族运动,其实在国外不是这样子的。国外有很多平民的高尔夫球会,大家一起出钱,一起分担费用,场地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老百姓在这方而后消费并不高。但中国由于球场还不多,打一次球的费用可能还是比较高,人们对这项运动了解又不深入,所以会出现一些意识上的误差。”
ECHO则用数字证明了高尔夫绝对是老百姓也玩得起的群众体育运动:“现在上海的高尔夫俱乐部也开始定位明郎化了,走私人会所、精英球会路线的俱乐部因然是收费比较高,但一位在都市白领上的俱乐部,会员费只要几千元。非节假日打一场球,四五个小时也就是二三百元,绝对跟你吃一顿饭、唱一次歌差不多。即便在旭宝,每周向公众开放的两天里,打一场球的的费用为52元,去年是480元,听上去也算不得奢移。”
ECHO认为,高尔夫俱乐部的定位分化,是国内高尔夫市场趋向成熟的标志。对于任何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来说,找准定位,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10年前俱乐部一窝蜂在球场边造别墅的情况已经少多了,大学学会了根据客户群的特点来经营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