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成曲线优美,变化多端、美轮美奂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球场。同时球场内搭配着这里最具特色的荒漠景观——沙道,放眼望去,球道在沙丘、湖泊与绿草间交错,穿梭、迂回全场的小溪,更让球场显得变化万千。
标准杆72杆的中区和东区球场,这个身处江南水乡,看似平静优雅的球场,早已被那些熟悉这里的球手们评价为“锋芒内敛”、“暗藏凶险”。而面对已经走进12年的VOLVO中国公开赛,这个球场将会变成71杆再次迎来各路好手,旭宝集团董事长宋鑛满是这样评价这个球场的,“一个好的球场充满了生命力,它会一直改变一直成长,那些举世瞩目的球场,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之后大多改变了各自原来的面貌。我用这样的方式看待上海旭宝,我相信她会带给所有的选手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我也相信,她还会朝着更完美的方式前进。”
只要提到旭宝,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旭宝董事长宋鑛满,这位集设计师、管理者等光环于一身的东方高尔夫巨子。由于VOLVO中国公开赛将在旭宝来开战幕,我们的记者约访了宋董事长。
G.V.:《高尔夫度假》杂志
宋:旭宝集团董事长宋鑛满
G.V.:VOLVO中国公开赛的最艰苦的6年发展期,一直由上海旭宝独立推动,如今它发展壮大了却转移到其他城市去,你有什么看法?VOLVO中国公开赛在离开2年后今年又将回到旭宝,你觉得即将回到旭宝的VOLVO中国公开赛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宋:自1998年起VOLVO中国公开赛首次在旭宝举办后,就连续六年在上海旭宝举行,故你可以说VOLVO中国公开赛是旭宝把它从小抚养长大的,当VOLVO中国公开赛的规模逐渐扩大,赛事效益日渐显现后,VOLVO公司决定将其转移到其他城市去,当然我十分不舍的,尤其看到公开赛六年来在旭宝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内赛事发展成为一个受到世界高尔夫球坛重视的国际赛事。六年来赛事的规模及品质都发生很大进展,它的奖金从35万美金提升到200万美金,赛事规格从亚巡赛跨进到欧巡赛,赛事的电视广播由转录播出进入到欧美亚地区的实况转播,赛事的采访记者由十人增加到壹百多人左右。连观众也由壹千人增加到五千人左右。6年来该赛事能快速发展主要是上海旭宝所有员工全心全力配合VOLVO公司共同努力而达成的。
当我知道2005年VOLVO中国公开赛将迁往南方城市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可以说有点高兴,但也有点不舍。主要原因是看到VOLVO中国公开赛在旭宝6年培养之下终于壮大了,它的效益逐渐受到其他业者的重视及认同。并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前来争取参与。当时内心就觉得蛮宽慰的,总算6年的努力没白费,今日能有机会由更多业界来共同推动它的发展,中国公开赛将来发展的力量就更大了。这样的一个发展证明旭宝6年前的想法没错。记得1998年旭宝刚投入VOLVO中国公开赛时我曾说:这个以中国冠名的公开赛将在将来有一天将演变成可与四大赛平起平坐的大型赛事,当时没人相信有可能成真。总算旭宝6年的努力没白费。现在看到自己带的小孩将走出去内心的确有不舍,但看到它将有更美好的前程内心也就坦然了。还好VOLVO公开赛和旭宝已有共同默契,VOLVO公司会把中国公开赛定期带回它的母场上海旭宝来,就像英国公开赛每五年须回到圣安卓主办一般。我非常同意中高协的看法,这个以中国冠名的公开赛不可只属于一家球会的。中国公开赛能到其他城市去举办将有助于中国各地区高尔夫的发展。
G.V.:VOLVO比赛前两年选择了别的球场举办,今年又回到了旭宝,其中有什么原因或者故事呢?为什么他们再次选择旭宝。
宋:上海旭宝是VOLVO中国公开赛发展的摇篮,就像一个人年轻生长地方。在这发展的6年间,旭宝和VOLVO公司全力密切合作,双方建立很好的默契及很深感情。双方也一直地把推动中国职业公开赛事的发展列为最大共同目标。至今VOLVO中国公开赛因一些其他因素不能在长久停留在上海旭宝,旭宝十分能理解并同意。旭宝同时也同意VOLVO中国公开赛离开上海到其他城市去,当定期回到上海时,旭宝将再全力支持,让上海旭宝就像中国公开赛之家般。就像英国公开赛每五年就回到圣安卓球场一样。
G.V.:旭宝有没有为了这次赛事做什么样的场地调整或者赛事准备。
宋:针对这次比赛,我们因考虑到4月份百慕达草尚未能正常生长,怕长草区的草未生成到要求长度,故今年首次在长草区冬播冷季草,以便赛事期间长草区能有赛事需求的长草,以加强球场的挑战性。同时为能考验球手的控球能力,我们将球道的沙坑大幅加深及调整,同时加强果岭四周的沙坑布局,使选手不轻易征服。
G.V.:EPGA对于赛事组织和举办方有着严格的要求。你们有什么应对的措施。
宋:2007年的中国公开赛是欧洲巡回赛的最重要赛事之一,奖金美金壹佰万元。我想它将会吸引很多欧美优秀选手投入此赛事的竞争。EPGA对于赛事的配套要求比亚巡赛提升很多,除了场地的品质要求更加高之外,在球场长度上的要求比较严格。今年赛事在旭宝中区东区比赛的标准杆将修正为71杆。同时对场内秩序维护,观众的服务,通讯设备提升和媒体人员的接待都有更高的规格及要求。
G.V.:在中国,举办大型高尔夫赛事往往是效果哄动而实际经济利益一般不大,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宋:举办一二场大型赛事就想马上有经济的回报是不实际的。记得VOLVO赛事总裁Mel Pyatt曾说过:“世界上除了四大赛及少数几场赛事外,我投入高尔夫赛事已数十年,还没听说举办高尔夫赛事可以赚钱的。”办大型赛事是追求长期目标,追求是慢慢体现出来的。只要你长期用心的投入,你将会慢慢地发现它的效益越来越大。我的看法是办大型赛事就想煮一大壶水一般,你必须持续加温,不能中断,否则水就无法烧开,当你持续加温等水在煮滚了,你虽仅加一些柴火,但水还是会继续沸腾,并持续产生大的爆发力。所以我建议,如有业者希望借助大型赛事提升球场形象、知名度及建立历史地位时,你必须有长久的用心投入的决心,如因特定目的去办一两场大型赛事,是无法成就一个球场形象及历史地位的,因为不到几年人们就淡忘你了。
G.V.:旭宝的场地特点是什么,和VOLVO赛事结合起来,有没有什么样的明显难度去配合这样的比赛。
宋:旭宝是属于湖河型的球场,因为江南的平原上,整体的土地较平坦。球道造型的起伏变化较小,但为了增强其挑战性,除了加强水障碍的设置外,同时加强其果岭区的变化。为考验优秀球手发球的准确度,赛事期间长到10到15公分的长草区的配置已成为旭宝球场最大特色
G.V.:如果单纯以一个球手和球场设计师的眼光来看,你觉得旭宝对于这次赛事,球场的特点在那里?难度又将会是在那里体现
宋:旭宝球场一直被球手称道的是它的具有非常挑战性的果岭及难缠的长草区。想打好球必须能非常仔细的去解读果龄表面的起伏变化及控制球在果岭的落球位置。否则三推随时会降落到球手身上。还有球道两旁难于脱困的长草,如发球不准,则随时有可能吃掉你一天的努力
G.V.:请你推选球场几个难度洞,并和我们讲解一下他们的特点。
宋:东区210码PAR3的第6洞一直都是受到职业推崇的一洞。除了有优美的造型,在它美丽外表的内部却隐藏危机及最大的挑战。果岭有点凸起,右前方是大片的水障碍,果岭前是个大斜坡及果岭旁被一人高的沙坑围住。果岭左边及后方没屏障,球不易停留,容易往前冲,稍微用力球将冲向2米深的草坑,尤其此洞前方开阔,常年吹着难测的大风,要打好此洞除了需有精准的发球外,尚须有好的运气。再来就是503码的PAR5东区第8洞,此洞有魔鬼洞之称。此洞距离不长,但却是球手厄运所在,第一杆的落球点的地形狭窄,地形起伏变化十分复杂,如想强势全力挥杆,除了有可能掉到左右两边的河流外,如落点不够准确,打到起伏不平的球道上不平的站位,让第二杆想上果岭的机会就十分渺茫。果岭前有2个沙坑防御着,后面却没屏障,直接可以冲入河里,第八洞是个短距离的5杆洞,它的引诱你去捉鸟,许多选手经不起它的诱惑而葬身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