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经历不同的是,他的第一次摸杆不是在练习场,而是和客户直奔球场,“那次我打了120多杆。”回忆起“光荣历史”,黄辉脸上不加掩饰的喜悦表情。一向对自己严要求的他,为自己定了不同阶段的目标,从一百杆到九十杆再到八十杆。如今黄辉已经成了一个单差点高手,而高尔夫也成了他生活里最不可缺的一部分之一。离开日本回到中国之后,黄辉很忙,常常回家之后还要工作,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一周下场一次,再练习几次。常常在北京上海两地奔波的黄辉为了方便打球,在两边各有一套球杆,提到他的球杆他就赞不绝口,“我们公司领导层的球杆全都一样,因为这是菲尔?米克森专用的杆。只要他换球杆,我们就跟着换。”刚刚在全世界最盛大的美国名人赛上赢得人生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的米克尔森是毕博的形象代言人,“我看了名人赛,看着他在巨大的压力下终于夺冠的情景,心里很激动。一直都把他当作是公司的一分子,有一种和他一起庆祝的感觉。”和米克尔森相似的是,黄辉同样以热爱家庭“闻名”,“为了照顾孩子睡觉,有的时候等到10点多才到附近的练习场挥几杆。”他一脸幸福笑容。
已经成为朋友圈子里公认的“高手”的他,始终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精神,一旦打出高100杆的成绩,他就会马上反思自己的心态或者身体。去年10月末,在上海旭宝球场,黄辉打过了100杆。虽然客观原因是天冷风大,但黄辉还是不甘心:“回家后又去了练习场,温习了一下当时每一杆的情景,想想自己哪些动作打坏了,为什么。这也是自我调节。”
提到为什么热爱高尔夫的时候,黄辉说,“高尔夫并不剧烈,但有很好的节奏感;有竞争的感觉,但并不直接对抗;你永远有上升空间,而且每一杆都对下一杆有绝对影响。即使打坏,只要你竭力修正弥补,就依然有机会,这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和别的运动不同,高尔夫里,你的对手是自己。”
黄辉并不是毕博热爱高尔夫的唯一一人,高尔夫已经成为了公司传统的企业文化。他甚至动员更多的员工走上球场,并主动和他们分享自己的高尔夫之道。在北京和上海,毕博甚至开始举办了自己公司的冠名赛,“主要是沟通和培养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黄辉说,“这个比赛会成为毕博的传统。”
|